盛典现场揭晓了“年度大剧”“年度优秀电视剧”“年度男女演员”“年度观众喜爱演员”“年度导演”“年度编剧”“年度海外传播大剧”“年度融合传播大剧”等21项荣誉。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创作者、业界知名人士,以“剧”之名,共贺新春。“年度大剧”是电视剧行业高峰的代表,也是新时代电视艺术表达的“领军者”。首次全景式反映波澜壮阔的西北革命历史的《西北岁月》、折射金融行业与大时代浪潮的《城中之城》,众望所归地将“年度大剧”荣誉收入囊中。过去一年,现实主义作品扎根生活、共情共鸣,年代剧作品情感真挚、推陈出新,赢得大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追风者》《庆余年第二季》《微暗之火》《玫瑰的故事》《南来北往》《我的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4年全国广义财政支出超出收入约10.4万亿元。这一广义财政收支差额主要靠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筹资弥补。
随着近期财政部公开了2024年财政收支情况,全国最新财政账本随之披露。
受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低迷。但为了托底经济,积极财政政策发力,财政支出仍保持一定力度,以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回稳向好。
广义财政收支差约10.4万亿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4年全国广义财政收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约28.2万亿元,同比下降约1.9%。2024年全国广义财政支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之和)约38.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
导致去年广义财政收入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受经济下行、基数偏高、减税等特殊因素影响,全国税收收入出现小幅下滑(-3.4%),不及预期;二是楼市土地市场低迷,地方卖地收入再次明显下滑(-16%)。此外,因总需求不足导致去年物价持续低位运行,拉低了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
尽管2024年广义财政收入出现下滑,但为了托底经济,广义财政支出仍保持小幅增长,这也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发力。政府加大举债筹集更多资金,用于重大民生项目建设等,以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促进经济回稳。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4年全国广义财政支出超出收入约10.4万亿元。这一广义财政收支差额主要靠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筹资弥补。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24年,政府债券净融资11.3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1.69万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分析称,2024年广义财政累计收支差额规模(-10.4万亿元)较2020~2023年同期平均(-8.1万亿元)超出2.3万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累计收支差额达-6.5万亿元,政府性基金累计收支差额达-3.9万亿元,差额规模均明显超过2020~2023年同期平均水平,或多缘于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结存限额等资金加力支持。
去年财政部发行了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项目、“两新”政策领域。地方发行了约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投向市政和产业园、交通等重大领域。地方动用了4000亿元结存限额,弥补财力。此外中国还推出总额12万亿元的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组合拳”,其中仅2024年化债额度达2.8万亿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将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
税收下滑、非税增长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和非税组成,而税收被称为“经济晴雨表”。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全国税收收入约17.5万亿元,比上年下降3.4%;非税收入约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4%。
2024年以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持续缩窄,最终实现全年收入增速由负转正,来之不易。根据上述数据不难发现,这主要得益于税收收入降幅持续缩窄以及非税收入快速增长。
受去年9月份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第四季度税收收入实现增长,使得税收收入降幅缩窄。不过受经济下行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部分企业利润下滑,叠加减税以及前期基数偏高影响,去年税收收入依然出现小幅下滑。
面对财政增收困难,尤其是税收减收,各级政府也做出不少努力。
财政部安排有关中央单位上缴一部分专项收益,以补充中央财政收入。与此同时拿出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各级地方也加大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带动非税收入快速增长。
2024年,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5.4%。官方解释称,部分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和地方多渠道盘活资源资产等拉高非税收入约24个百分点增幅。其中,非税收入中的罚没收入增长14.8%,增幅逐季回落:上半年为25.2%、第三季度为13.8%、第四季度为-4.4%。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要区分非税收入中正常的国有资产盘活收入与执法不规范的罚没收入,前者有必要积极鼓励,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起大量存量国有资产的情况下;但对于执法不规范的罚没收入甚至乱罚款,要予以坚决制止,因为这不仅关乎营商环境问题,还影响企业家信心。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分析称,2024年8月以来,非税收入、企业所得税均有4个月增速在20%或以上,12月增速分别高达94%、96%;GDP平减指数为负、卖地收入偏低背?br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嘎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cuprock.cn/zs/202502-20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