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里挂着新买的相机,背包里装着记事本和灯展攻略,在斜阳映照的傍晚,刘依文随第一批人潮进入豫园,进入“山海奇豫记”的灯彩世界。作为一名初三语文老师,带着三个毕业班的她,既是来逛灯会也是来“备课”的。她说:“现在作文考得活,豫园灯会有很多非遗灯彩,我提前来积累素材,回去做成PPT给孩子上拓展课。”
首个非遗版春节,豫园灯会的“非遗含量”也大大升级。延续2003年至今的“山海奇豫记”主题,灯会依旧从《山海经》中汲取灵感,并从以往的宏大视角转入平凡世界,展现如同微光般的凡人故事,传递“万物美好·众生奇妙”的价值观。八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精心打造的“非遗灯彩”谱写光影传奇,具有浓浓的传统文化意蕴,映衬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
“非遗”灯彩照亮历史长廊
锣鼓声动,英歌舞起。
今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非遗版”春节,春晚上,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的英歌舞也首次惊艳亮相。
舞锤上下翻飞,喊声气势如虹,跳起“中华战舞”时,舞者充满了自信蓬勃的生命力,被网友称为“最强过年氛围组”。
正月的潮汕,也确实“在新年赛道强得可怕”,几乎村村都有民俗活动,且一乡一俗,各不相同。确定了到汕头的行程后,我加入了一个潮汕民俗围观小组,还在腊月,就已经被排到了5群。群共享文档里,密密麻麻列出了1060项民俗活动,而且还在持续更新中。
“来潮汕,看英歌,过大年”,对和我一样的外地游客而言,这张岭南春节民俗画卷,就是在人潮和锣鼓中被倏然打开的。
首登春晚,苦练44天
春晚节目《潮起舞英歌》中,最后一句是“银河唱九曲,曲曲是英歌”,这句歌词很适合新年的潮汕。
潮汕普宁英歌舞是民间最为广泛流传的版本,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普宁全市有上百支英歌队,从腊月开始,就不时能在村巷间看到身穿戏服、满脸油彩的英歌舞者。
今年登上春晚舞台的38位舞者,就都来自普宁,分属南山英歌队和富美青年英歌队。结束了春晚的表演后,他们正月初一就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继续各项年俗演出。
正月初四下午,我在汕头的景点遇到了富美青年英歌队。伴着强烈的锣鼓节奏,队员们脚下变换着多种步伐,舞槌上下翻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喊声、鼓声和锣声中一路豪迈前行。围观的人们一起大声叫好,沾沾喜庆和吉祥。
富美青年英歌队演出现场(刘雪妍 摄)
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有很多英歌主题的画作,这便是其中之一(刘雪妍 摄)
“你现在看到的是传统的英歌,由锣鼓伴奏,春晚上的伴奏从鼓声变为音乐,场景也从街头变成舞台,对队员们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富美青年英歌队教练李俊浩说,春晚排练每天都有变数,他手机里现在还存有5个版本的音乐。“最终确定的这一版能跳出气势,有原汁原味的非遗元素,也能卡到歌曲的节拍,整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在这支队员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英歌队中,李俊浩显得很老练。他今年35岁,身体壮实,5岁练武术,9岁加入英歌队,16岁成为“跳头槌”的队员,20岁时就创办了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用他的话说,自己四分之三的人生都与英歌有关。
多年联系,他们一直在为登上春晚舞台而努力。“今年春晚导演组邀请普宁英歌参加选拔,我们一路 ‘过五关斩六将’,很不容易。”李俊浩说,其实一开始他没有信心,“因为我们不是职业的,是各行各业凑在一起的,春晚要去44天,感觉挑战很大。结果队员们都说要去拼一把,是他们给了我信心,我就说大家团结起来,让全国人民都看到我们的英歌。”
为了舞台上这4分钟的完美呈现,英歌队队员们在北京进行了严格训练。李俊浩说,直到演出前,舞蹈动作还在调整,音乐也在不断完善,以求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每个人都必须卡住音乐,做动作的时候不能偷瞄别人一眼,看一眼就可能慢半拍,必须死抠每个细节。”
春晚演出
“每天回去之后,我们都要进行一个考试,每个人得过两遍动作,把整个节目顺下来。一定要连续两遍,中途断了一点点或者有卡顿都要重来。”队员李炽壮说。
考官就是李俊浩,虽然平时大家相处融洽,检查动作时他却锱铢必较。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排第一版时,大家一直卡不到拍上,因为想跳出最好的效果,酒店里又没有合适的场地,他们在零下2℃的室外训练了两个小时。“我们的队员都非常刻苦,这就是英歌精神,也是潮汕人敢闯敢拼的精神。”
舞出新意,火遍世界
英歌舞取材自《水浒传》,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战舞”,也有此“舞”亦是“武”之意:洒脱的武术动作、齐整的方阵和传奇的装扮,舞者们就像走在街巷上“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
虽然在视频中看了很多遍,但面对面看游街的观感还是排山倒海——双手耍蛇的时迁一个跟头冲出开路;接着是红脸红须的“头槌”大刀关胜,绿脸黑须的黑旋风李逵,身披虎纹武松,花脸鲁智深,粉脸娇眉的扈三娘……舞者双手执槌,上下左右相互对击吼叫时,战斗感扑面而来。
2025年1月23日,在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塔馆英歌队队员在街头表演。(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2025年1月22日晚,观众在粤港澳大湾区灯会上欣赏英歌舞主题花灯。(新华社发 许建梅摄)
英歌舞有快、中、慢板三种不同风格的舞法,富美青年队的舞法节奏很快,是典型的快板。李俊浩说:“快板是我们的拿手戏,一分钟140拍,相当于0.42秒一拍。在这么密的节奏下,要完成跳跃、叩槌,对队员的体力和爆发力要求非常高,需要保持体能练习才行。”
李俊浩常年保持着每周练5天的习惯,每天半个钟,按照正式演出的速度练习。他也要求队员们每周进行固定训练,有演出时更要加时加点。“我们的队员有初中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嘎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cuprock.cn/zs/202502-17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