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典现场揭晓了“年度大剧”“年度优秀电视剧”“年度男女演员”“年度观众喜爱演员”“年度导演”“年度编剧”“年度海外传播大剧”“年度融合传播大剧”等21项荣誉。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创作者、业界知名人士,以“剧”之名,共贺新春。“年度大剧”是电视剧行业高峰的代表,也是新时代电视艺术表达的“领军者”。首次全景式反映波澜壮阔的西北革命历史的《西北岁月》、折射金融行业与大时代浪潮的《城中之城》,众望所归地将“年度大剧”荣誉收入囊中。过去一年,现实主义作品扎根生活、共情共鸣,年代剧作品情感真挚、推陈出新,赢得大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追风者》《庆余年第二季》《微暗之火》《玫瑰的故事》《南来北往》《我的
来源:国际金融报
随着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10家银行系险企去年的业绩表现浮出水面。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2024年,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农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中信保诚人寿、交银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和中荷人寿10家银行系险企共揽收保费4141.95亿元,同比增长13.70%;合计实现净利润99.42亿元,一改上年的亏损状态。
在业内人士看来,“报行合一”规则之下,股权关系对银保双方合作的影响作用更加突出,银行系险企在佣金受到更强规范的情况下,销售成本有所下降,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加强。
业绩持续分化
先看保费收入,2024年,10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141.95亿元,同比增长13.70%。
其中,中邮人寿保费收入破千亿大关,达1349.4亿元,同比增长22.82%,规模位居榜首;工银安盛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分别揽收保费458.08亿元、414.83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增速方面,中荷人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9.16%,至152.65亿元,是增速最高的银行系险企;农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对应保费收入分别为369.93亿元、298.62亿元。
再看净利润,2024年,10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99.42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161.42亿元相比明显回暖。
具体而言,中邮人寿仍旧保持领先优势,实现净利润91.88亿元,同比增长180.12%;交银人寿次之,实现净利润9.97亿元,同比增长超14倍;工银安盛人寿实现净利润9.31亿元,位列第三,同比增长161.52%。
除中邮人寿外,建信人寿也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为2.21亿元,实现业绩大反转。
需要注意到的是,当前保险业正处于新旧会计准则切换的窗口期。各家险企在准则切换时点的策略选择上有所不同,导致利润表现出现异动,给比较分析带来一定干扰。
例如,中邮人寿、农银人寿、交银人寿等均在2024年实施了新会计准则,受此影响,业绩大幅增长。
中信保诚人寿在2024年11月曾透露,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新会计准则在公司的落地工作。按新会计准则计算,公司持续实现盈利,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与2023年全年利润持平。然而,根据其披露的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该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达31.99亿元。
有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寿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潜力,当前业内越来越倾向于关注新业务价值及相应的新业务价值率。新业务价值主要反映了寿险公司新获取的业务在未来能够产生的利润预期,而新业务价值率则进一步衡量了这些新业务的盈利能力和效率。
中信保诚新帅落定
在业绩整体向好的态势下,个别出现亏损的险企就格外引人关注。2024,中信保诚人寿保费收入与净利润双双下滑。
去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该公司2024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99.66亿元,同比下滑5.12%;净亏损-17.65亿元,与2023年相比亏损额显著扩大。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保诚人寿原名信诚人寿,成立于2000年10月,由中国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联合发起创建,双方均持有50%股权,是我国第一家中英合资保险公司。2017年10月,为充分借助两大股东品牌优势,信诚人寿正式更名为中信保诚人寿。
成立以来,中信保诚人寿一直是合资险企中的“优等生”。2017年至2021年,该公司净利润稳步增长,分别为10.51亿元、11.04亿元、18.2亿元、25.31亿元、28.23亿元。然而到了2022年,其业绩急转直下,不仅净利润骤降至9.4亿元,风险综合评级也罕见地降至BBB级。2023年更是由盈转亏,净亏损8.27亿元。
盈利波动下,中信保诚人寿增资步伐加快。2024年2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中信金控和保诚集团分别向中信保诚人寿增资12.5亿元,该公司注册资本由23.6亿元增至48.6亿元。
时隔9个月,2024年11月5日,中信保诚人寿董事会审议通过第二笔增资实施条件。此次增资同样为25亿元,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将由48.6亿元增至73.6亿元。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中信保诚人寿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43.64%、245.14%。该公司表示,如果增资事项获批,则下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预测数约14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预测数约240%。
面对净利连降的考验,中信保诚人寿在人事调整上动作频频。去年4月,公司总经理赵小凡到龄退休,董事会批准常戈出任临时负责人。6月,经金融监管总局核准,常戈正式出任中信保诚人寿总经理。
今年2月5日,在空缺一年半后,中信保诚人寿董事长一职落定,由李存强获批出任。据悉,李存强拥有丰富的保险从业经验,此前曾任安达人寿首席营运官,华泰人寿董事长,华泰保险集团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首席战略官等职位。
至此,中信保诚人寿“一二把手”终于调整到位。公司能否在新领导班子的带?br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嘎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cuprock.cn/kj/202502-19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