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里挂着新买的相机,背包里装着记事本和灯展攻略,在斜阳映照的傍晚,刘依文随第一批人潮进入豫园,进入“山海奇豫记”的灯彩世界。作为一名初三语文老师,带着三个毕业班的她,既是来逛灯会也是来“备课”的。她说:“现在作文考得活,豫园灯会有很多非遗灯彩,我提前来积累素材,回去做成PPT给孩子上拓展课。”
首个非遗版春节,豫园灯会的“非遗含量”也大大升级。延续2003年至今的“山海奇豫记”主题,灯会依旧从《山海经》中汲取灵感,并从以往的宏大视角转入平凡世界,展现如同微光般的凡人故事,传递“万物美好·众生奇妙”的价值观。八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精心打造的“非遗灯彩”谱写光影传奇,具有浓浓的传统文化意蕴,映衬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
“非遗”灯彩照亮历史长廊
蛇年首场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辖区内高龄、独居老人的御寒问题牵动着社区的心。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安全与健康,金山区朱泾镇闻“寒”而动,深入社区开展走访,为老年人构筑“温暖防线”。“这几天温度很低,您可千万别舍不得开暖气,有啥需要您随时给我们打电话。”顶着寒风,东林居委会工作人员和“老伙伴”志愿者敲响了每一户重点关注的老人家门,了解老人的需求和生活状况,为他们检查了家中的用水、用电、用气设施情况,并提醒他们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汪冰康年近九旬,平日里独自居住在东林居民区,这次她的结对“老伙伴”志愿者陆惠平还为她带来了一顶亲手编织的帽子。前阵子陆惠平看望汪冰康时,发现她的帽子戴久了有些变形变薄,陆惠平想着老人的头部可不能受冻,回去后就买了毛线赶紧为她织了顶新帽子。“戴着真暖和,样式也好看,我很喜欢。”戴上新帽子,汪冰康笑得合不拢嘴。
“朱阿公,不要怕,我们现在给你抬下去,马上就能去医院了。”在西林居民区,也有令人感动的暖心一幕。一大早,西林居委会工作人员接到了独居老人朱马林妹妹的电话,称她上门看望哥哥时发现朱马林摔倒在地无法起身,虽然叫了救护车,但因为是老房子,木质楼梯过窄,担架推车无法通过,救护车上人力不够,不能将老人安全转移下楼。在了解情况后,居委会立即出动了四位年轻力壮的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中,与医护人员和民警合力将老人稳稳地转移至救护车里。外面寒风凛冽,看着满头大汗的他们,老人感激不已,“谢谢你们的帮忙,真得很暖心。”
除了上门走访外,各村居还通过社区公告、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向独居老人宣传寒潮期间的防寒保暖、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等知识,提醒老人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外出,并向老人传授一些基本的应急处置方法,如遇到身体不适或紧急情况如何求助等。(朱泾镇供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嘎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cuprock.cn/hyxw/202502-23151.html